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建设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建设单位机构代码: 建设单位法人: 建设单位联系人: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 建设单位详细地址:
**** | |
915********913959W | 刘学乔 |
姚静 | **省**市**县 |
起于松桃县黄板镇天星坡村预留接口,止于松桃县**营街道石榴溪村四方井阀室。目前,止于鱼泉沟阀室。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项目代码: 项目类型: 建设性质: 行业类别(分类管理名录):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 工程性质: 建设地点: 中心坐标: ****机关: 环评文件类型: 环评批复时间: 环评审批文号: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排污许可批准时间: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项目实际环保投资(万元): 运营单位名称: 运营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单位: 验收监测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竣工时间: 调试起始时间: 调试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起始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形式: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黄板至松桃天然气输气管道项目(黄板-鱼泉沟阀室段) | |
| |
2021版本:147-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线(不含城市天然气管线;不含城镇燃气管线;不含企业厂区内管道) | D4511-D4511-天然气生产和供应业 |
| **省**市**县 |
经度:109.10385,109.21294 纬度: 28.11332,28.0895 | ****环境局 |
| 2021-10-27 |
铜环表〔2021〕150号 | **** |
2022-03-01 | 6863.11 |
87 | **** |
915********913959w | **** |
915********913959w | **亮****公司 |
****011MA6H5NP88X | 2024-10-01 |
| |
2025-02-19 | 2025-03-19 |
| https://www.****.com/gs/detail/2?id=****961juv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规模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本项****集团渝东南输气管道秀山**镇杨滥阀室来气。设计压力为3.8MPa,属高压输气管道,采用密闭输送工艺。**输气管道 31.14km管道采用《石油天然气工业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GB/T9711-2017,钢级为L245M SL2 螺旋钢,主线路规格为 D323.****.3。管道全部采用埋地敷设方式,根据《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15)规定,部分管线分别属一级地区、二级地区、四级地区。线路设置1座分输站:鱼泉沟分输站;设置1座阀室:四方井阀室。 | 本项****集团渝东南输气管道秀山**镇杨滥阀室来气。设计压力为3.8MPa,属高压输气管道,采用密闭输送工艺。**输气管道31.14km,管道采用《石油天然气工业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GB/T9711-2017,钢级为L245M SL2螺旋钢,主线路规格为D323.9×6.3。管道全部采用埋地敷设方式,根据《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15)规定,部分管线分别属一级地区、二级地区、四级地区。线路设置1座分输站:鱼泉沟分输站;设置1座阀室:四方井阀室。目前已建输气管道22.2km;鱼泉沟阀室1座(依托原有加气站,环评中分输站改为阀室,同时四方井阀室目前未建)。管道全线共穿越高速公路1次,穿越国道、省道3次,穿越快速公路1次,穿越县道1次,穿越中型河流1次,穿越小型河流2次,采用大开挖加套管方式;管道全线设置线路标志桩320个、线路警示牌300个、线路警示带31.14km;项目新修施工便道12km,整修道路23km。项目全长31.14km,目前已建22.2km。 |
本工程鱼泉沟分输站依托原有鱼泉沟加气站,设计为无人值守站,巡查人员为原有加气站值班人员,生产生活用水依托原有加气站,本次不考虑生活污水产生及处理情况,员工生活垃圾处理依托原有加气站,集中收集后交环卫部门处理。同时阀室为碎石地面,不需要进行清洗,因此不再产生清洗废水,取消相应的清洗水沉淀设施;经过调整后只设置阀室,管线不再产生废油等危险废物,不再设置相应的危险废物暂存间。 本项目天然气管线进行分段验收,同时在鱼泉沟分输站已有相应输气设施的情况下,只建设相应阀室,清洗水、废油等不再产生,不再设置清洗水沉淀池、危险废物暂存间等设施,经过对照,不属于重大变动。 | |
|
生产工艺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站内加臭、过滤、计量、调压—进入高压管线—调压站调压阀室—燃气入户 | 站内加臭、过滤、计量、调压—进入高压管线—调压站调压阀室—燃气入户 |
无 | |
|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1、施工期废水:本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场地冲洗废水以及管道试压产生的废水。本工程路段短工程量不大,施工营地就近利用当地现有房屋等生活设施,避免**施工营地产生更多的环境问题。生活污水水量较少,可排入防渗早厕后,用于农灌施工废水及雨水经沉淀池沉淀后用于工地洒水抑尘,不外排,不会对地表水环境产生影响;管道试压前已吹扫干净,试压后排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且浓度较低,试压后排水部分回用做施工场地酒水抑尘,部分通过临时管道或槽车排入附近农灌渠道、道路边沟等。 废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材料统一堆放,搬运时轻举轻放;在开挖管线的过程中,对作业面适当喷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同时采用围栏或部分围栏,减少施工扬尘扩散范围,以减少扬尘量。施工废物与生活垃圾应及时清运;谨防运输车辆装载过满,并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其沿途抛洒,并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的泥土和灰尘,冲洗轮胎,定时酒水压尘,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未铺装的施工便道在于燥天气及大风条件下极易起扬尘及时洒水降尘,缩短扬尘污染污染时段和范围;对施工便道进行定期养护、清扫,确保路况良好;对施工临时堆放的土方,采取防护措施,如加盖保护网、四周设置围墙喷淋保湿等,防止扬尘污染;车辆及施工器械在施工过程中应避免扰动原始地面、碾压周围地区的植被,不得随意开辟便道,严禁车辆下道行驶,对施工集中区进行喷洒作业,以减少大气中浮尘及扬尘来源;施工期间,由大型施工机械产生的尾气,主要污染物为SO2、NOx等,由于废气量较小,且施工现场在野外,有利于空气的扩散。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卫生防护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以确保废气排放满足国家规定;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制定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并安排专人负责施工过程的环保管理工作;施工单位可对燃柴油的大型运输车辆、推土机安装尾气净化器,尾气达标排放运输车辆禁止超载,不得使用劣质燃料。对车辆的尾气排放进行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汽车排污监管办法;本项目在管线安装过程中会有少量焊接烟尘产生,根据本项目管线安装规模和性质,需要使用焊接工艺的管线量相对较少,主要为接口处的焊接氩弧焊的焊接烟尘产生量不大,且焊接过程全部在户外进行,焊接烟尘易于扩散,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主要噪声影响来自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本项目针对这些噪声源所产生的环境影响采取了以下措施:尽量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主要产噪设备远离敏感点布置,设立隔声屏障;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尽量缩短工期;起重、运输机械在施工现场禁止鸣笛;现场装卸管道、设备机具时,应轻装慢放,不得随意乱扔发出巨响;合理安排施工作业计划,昼间进行(每天8:00~18时间段),禁止夜间施工,本项目施工期的环场响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后,受影响的环境要素会恢复到现状水平。 固废污染防治措施:施工过程产生的开挖土方暂存在项目管线施工用地范围内,不得随堆放;堆弃物形成坡面后使用稻草进行覆盖,减少水土流失;按规定办理好剩余泥渣土排放的手续,获得批准方可在指定的受纳地点弃土;车辆运输散体物和废弃物时,运输车辆必须做到装载适量,加盖遮布出工地前做好外部清洗,沿途不漏酒、不飞扬;运输必须限制在规定时段内行,按指定路段行驶;对可再利用的废料,如聚氨酯、工程土、废焊条等,进行分类回收以节省**;对块状和颗粒废物,将其最运送到有关部门指定的倾倒场堆放;实施封闭型施工; 垃圾集中堆放、泥浆和废土等按规定进行处置、施工结束后做到工完料净、规定对土地进行恢复。建立环境监控台帐,及时准确地记录不同工阶段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各项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贯彻情况,配合图片进行说明;明确施工人员作业区域,应严禁跨区域施工,包括对人员活动范围生活垃圾及其它废物的管理;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工程完成后的环境复工作计划。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严格控制作业带宽度,尽量减少对沿线植被的破坏。在能安全行走情况下,尽量不砍伐林木。占用林地的,施工前办理相关林业手续;地面附着物清点完、征地赔偿完后,****政府林业管理同意后再进行施工进行作业带的清理平整;利用或整修现有山间道路、减少**施工便道;按设计和规范要求严格控制施工便道宽度、纵向坡度、横向要求及转弯半径等;严格按照测量放线边界开拓施工作业带,特殊段考虑其施工运输便道功能;施工作业带清理时,注意对土地的保护,减少或防止产生水土流失,也应注意保护施工标志桩,如果损坏应立即恢复;石方段爆破作业带平整时,在作业带边界用袋装土砌筑临时挡土墙,控制作业带度占据不超宽,同时防止爆破后砾石、土块滚落损坏附近建筑物及农田;通过以岩石为主、表层植被浓郁的山地时,施工作业带开拓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要尽量减少对原始地貌的改变,少损坏植被,作业带内植物能移植的尽量移植,减小管道敷设后固土植物的再植量,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管沟开挖应与施工作业带的开拓紧密结合,特别是横坡和狭窄的山脊段管沟,管沟开挖与作业带开拓同步进行,开挖的土石方直接用于作业带的填筑,以减小施工作业带宽度,从而减小爆破工作量,减轻对原有地貌的破坏程度;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强化施工人员环保意识,规范施工教育职工爱护环境,严禁砍伐、破坏施工区以外的作物和树木;作好施工组织安排工作应根据当地农业活动特点,组织本项目施工,减轻对农业生产破坏造成的损失;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建设道路、管道和设施的地方,应执行分层开挖的操作制度,即表层土与底层土分开堆放;作好施工后的恢复工作做好土地的复垦工作;所建管道采用埋地敷设,施工后恢复地貌和沿线植被,对地表、植被均无影响,不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管道穿越河流时,均埋设于河床稳定层以下,两岸均按河流原有岸坡形态修筑护岸工程,防止水流对岸坡管沟的冲刷;规范施工,合理设计施工工序,缩短施工周期,减少疏松地面裸露时间,尽量避开雨季施工;严格划定施工作业带范围,不得随意扩大,尽可能减少对土壤、植被和农田作物的破坏;集中存放施工器材,严禁乱堆乱放。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负责及时清理现场,对项目施工场地植被破坏,采取恢复措施。 2、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工程施工结束后,管道通过回填、植被恢复、土地复垦等措施后对周围动植物影响很小。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采用合理的输气工艺,选用优质材料,在设计时,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应充分考虑抗震,保证正常生产无泄漏;天然气放空应满足《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03)等相关规范要求,并优化设计放空方案,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放空方式;加强管理,减少放空和泄漏,站场设置放空系统,大量天然气放空通过放空管排放,利用高空疏散,减少天然气排放的安全危害和环境污染。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工程鱼泉沟分输站依托原有鱼泉沟加气站,设计为无人值守站,巡查人员为原有加气站值班人员,生产生活用水依托原有加气站,本次不考虑生活污水产生及处理情况。 本次管线仅在鱼泉沟建设相应的阀室,阀室为碎石地面,不需要进行清洗,因此不再产生清洗废水。 声环境保护措施:本次管线仅在鱼泉沟建设相应的阀室,调压设备等依托原有加气站。站场调压装置等设备噪声源强在 60~70dB(A))之间;此外,当站场发生异常超压或站场检修时,放空系统会产生强噪声,其噪声值在92dB(A)左右,为不定期排放噪声。将噪声设备尽量安装在地下室,采取减振、隔振处理,连接管道采用柔性连接。利用建筑隔声、安装减振装置、设置排气消声器并对机房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综合治理技术;对地下压缩机房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综合治理技术;在围墙内种植吸声降噪效果好的树木,加强绿化,确保场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要求,减少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当各站发生异常超压或站场检修时,超压放空会产生强噪声,鉴于放空噪声具有突然性且影响较大,因此,除异常超压情况外,在需要检修、清管放空前应及时告知周围居民并做好沟通工作。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本工程鱼泉沟分输站依托原有鱼泉沟加气站,设计为无人值守站,巡查人员为原有加气站值班人员,员工生活垃圾处理依托原有加气站,集中收集后交环卫部门处理。 本次管线仅在鱼泉沟建设相应的阀室,调压等均依托原有加气站,因此经过调整后管线不再产生废油等危险废物,不再设置相应的危险废物暂存间。加气站产生的危险废物依托原有处置方式进行处理。 | 1、施工期废水:本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场地冲洗废水以及管道试压产生的废水。本工程路段短工程量不大,施工营地就近利用当地现有房屋等生活设施,避免**施工营地产生更多的环境问题。生活污水水量较少,可排入防渗早厕后,用于农灌施工废水及雨水经沉淀池沉淀后用于工地洒水抑尘,不外排,不会对地表水环境产生影响;管道试压前已吹扫干净,试压后排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且浓度较低,试压后排水部分回用做施工场地酒水抑尘,部分通过临时管道或槽车排入附近农灌渠道、道路边沟等。 废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材料统一堆放,搬运时轻举轻放;在开挖管线的过程中,对作业面适当喷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同时采用围栏或部分围栏,减少施工扬尘扩散范围,以减少扬尘量。施工废物与生活垃圾应及时清运;谨防运输车辆装载过满,并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其沿途抛洒,并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的泥土和灰尘,冲洗轮胎,定时酒水压尘,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未铺装的施工便道在于燥天气及大风条件下极易起扬尘及时洒水降尘,缩短扬尘污染污染时段和范围;对施工便道进行定期养护、清扫,确保路况良好;对施工临时堆放的土方,采取防护措施,如加盖保护网、四周设置围墙喷淋保湿等,防止扬尘污染;车辆及施工器械在施工过程中应避免扰动原始地面、碾压周围地区的植被,不得随意开辟便道,严禁车辆下道行驶,对施工集中区进行喷洒作业,以减少大气中浮尘及扬尘来源;施工期间,由大型施工机械产生的尾气,主要污染物为SO2、NOx等,由于废气量较小,且施工现场在野外,有利于空气的扩散。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卫生防护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以确保废气排放满足国家规定;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制定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并安排专人负责施工过程的环保管理工作;施工单位可对燃柴油的大型运输车辆、推土机安装尾气净化器,尾气达标排放运输车辆禁止超载,不得使用劣质燃料。对车辆的尾气排放进行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汽车排污监管办法;本项目在管线安装过程中会有少量焊接烟尘产生,根据本项目管线安装规模和性质,需要使用焊接工艺的管线量相对较少,主要为接口处的焊接氩弧焊的焊接烟尘产生量不大,且焊接过程全部在户外进行,焊接烟尘易于扩散,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主要噪声影响来自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本项目针对这些噪声源所产生的环境影响采取了以下措施:尽量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主要产噪设备远离敏感点布置,设立隔声屏障;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尽量缩短工期;起重、运输机械在施工现场禁止鸣笛;现场装卸管道、设备机具时,应轻装慢放,不得随意乱扔发出巨响;合理安排施工作业计划,昼间进行(每天8:00~18时间段),禁止夜间施工,本项目施工期的环场响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后,受影响的环境要素会恢复到现状水平。 固废污染防治措施:施工过程产生的开挖土方暂存在项目管线施工用地范围内,不得随堆放;堆弃物形成坡面后使用稻草进行覆盖,减少水土流失;按规定办理好剩余泥渣土排放的手续,获得批准方可在指定的受纳地点弃土;车辆运输散体物和废弃物时,运输车辆必须做到装载适量,加盖遮布出工地前做好外部清洗,沿途不漏酒、不飞扬;运输必须限制在规定时段内行,按指定路段行驶;对可再利用的废料,如聚氨酯、工程土、废焊条等,进行分类回收以节省**;对块状和颗粒废物,将其最运送到有关部门指定的倾倒场堆放;实施封闭型施工; 垃圾集中堆放、泥浆和废土等按规定进行处置、施工结束后做到工完料净、规定对土地进行恢复。建立环境监控台帐,及时准确地记录不同工阶段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各项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贯彻情况,配合图片进行说明;明确施工人员作业区域,应严禁跨区域施工,包括对人员活动范围生活垃圾及其它废物的管理;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工程完成后的环境复工作计划。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严格控制作业带宽度,尽量减少对沿线植被的破坏。在能安全行走情况下,尽量不砍伐林木。占用林地的,施工前办理相关林业手续;地面附着物清点完、征地赔偿完后,****政府林业管理同意后再进行施工进行作业带的清理平整;利用或整修现有山间道路、减少**施工便道;按设计和规范要求严格控制施工便道宽度、纵向坡度、横向要求及转弯半径等;严格按照测量放线边界开拓施工作业带,特殊段考虑其施工运输便道功能;施工作业带清理时,注意对土地的保护,减少或防止产生水土流失,也应注意保护施工标志桩,如果损坏应立即恢复;石方段爆破作业带平整时,在作业带边界用袋装土砌筑临时挡土墙,控制作业带度占据不超宽,同时防止爆破后砾石、土块滚落损坏附近建筑物及农田;通过以岩石为主、表层植被浓郁的山地时,施工作业带开拓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要尽量减少对原始地貌的改变,少损坏植被,作业带内植物能移植的尽量移植,减小管道敷设后固土植物的再植量,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管沟开挖应与施工作业带的开拓紧密结合,特别是横坡和狭窄的山脊段管沟,管沟开挖与作业带开拓同步进行,开挖的土石方直接用于作业带的填筑,以减小施工作业带宽度,从而减小爆破工作量,减轻对原有地貌的破坏程度;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强化施工人员环保意识,规范施工教育职工爱护环境,严禁砍伐、破坏施工区以外的作物和树木;作好施工组织安排工作应根据当地农业活动特点,组织本项目施工,减轻对农业生产破坏造成的损失;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建设道路、管道和设施的地方,应执行分层开挖的操作制度,即表层土与底层土分开堆放;作好施工后的恢复工作做好土地的复垦工作;所建管道采用埋地敷设,施工后恢复地貌和沿线植被,对地表、植被均无影响,不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管道穿越河流时,均埋设于河床稳定层以下,两岸均按河流原有岸坡形态修筑护岸工程,防止水流对岸坡管沟的冲刷;规范施工,合理设计施工工序,缩短施工周期,减少疏松地面裸露时间,尽量避开雨季施工;严格划定施工作业带范围,不得随意扩大,尽可能减少对土壤、植被和农田作物的破坏;集中存放施工器材,严禁乱堆乱放。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负责及时清理现场,对项目施工场地植被破坏,采取恢复措施。 2、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工程施工结束后,管道通过回填、植被恢复、土地复垦等措施后对周围动植物影响很小。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采用合理的输气工艺,选用优质材料,在设计时,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应充分考虑抗震,保证正常生产无泄漏;天然气放空应满足《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03)等相关规范要求,并优化设计放空方案,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放空方式;加强管理,减少放空和泄漏,站场设置放空系统,大量天然气放空通过放空管排放,利用高空疏散,减少天然气排放的安全危害和环境污染。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工程鱼泉沟分输站依托原有鱼泉沟加气站,设计为无人值守站,巡查人员为原有加气站值班人员,生产生活用水依托原有加气站,本次不考虑生活污水产生及处理情况。 本次管线仅在鱼泉沟建设相应的阀室,阀室为碎石地面,不需要进行清洗,因此不再产生清洗废水。 声环境保护措施:本次管线仅在鱼泉沟建设相应的阀室,调压设备等依托原有加气站。站场调压装置等设备噪声源强在 60~70dB(A))之间;此外,当站场发生异常超压或站场检修时,放空系统会产生强噪声,其噪声值在92dB(A)左右,为不定期排放噪声。将噪声设备尽量安装在地下室,采取减振、隔振处理,连接管道采用柔性连接。利用建筑隔声、安装减振装置、设置排气消声器并对机房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综合治理技术;对地下压缩机房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综合治理技术;在围墙内种植吸声降噪效果好的树木,加强绿化,确保场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要求,减少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当各站发生异常超压或站场检修时,超压放空会产生强噪声,鉴于放空噪声具有突然性且影响较大,因此,除异常超压情况外,在需要检修、清管放空前应及时告知周围居民并做好沟通工作。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本工程鱼泉沟分输站依托原有鱼泉沟加气站,设计为无人值守站,巡查人员为原有加气站值班人员,员工生活垃圾处理依托原有加气站,集中收集后交环卫部门处理。 本次管线仅在鱼泉沟建设相应的阀室,调压等均依托原有加气站,因此经过调整后管线不再产生废油等危险废物,不再设置相应的危险废物暂存间。加气站产生的危险废物依托原有处置方式进行处理。 |
无 | |
|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本项目主要的环境风险为天然气泄漏和泄漏继发火灾爆炸事故(产生的CO对人群的影响)。 ①天然气泄漏 输气管段、站场发生天然气泄漏,极易引发火灾。天然气瞬时大量泄漏,易产生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气体中有毒杂质,诸如硫化物会转化为含氧化物(SOx),火焰温度超过800℃以上时,会产生NOx。 由于本工程输送介质硫含量较低,天然气泄漏燃烧产生的SO污染物浓度有限(+10mg/m3),不会产生伤害值浓度和造成事故周围环境SO,污染物显李增加和超标:由于泄漏事故时,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污染物较大,事故地区周围有限范围内的环境空气中CO浓度会有明显增高。 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属于低毒性物质,但也是窒息性气体,尤其在密闭空间,易造成窒息死亡。空气中甲烷浓度过高能使人无知觉地室息、死亡。因此,当发生泄漏事故出现高浓度天然气环境时,也属于一种风险事故类型。 ②火灾爆炸 拟建管道工艺设计压力为3.8Mpa,因不法分子钻孔盗气、管道上方违章施工、管道的内外腐蚀、管道质量缺陷、施工中的缺陷以及洪水、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管道破裂,导致天然气泄漏,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天然气管道失效行程的危害种类和潜在影响区域取决于管道失效模式、气体释放、扩散条件和点燃方式。对于天然气管道泄漏,由于气体的浮力阻止了在地表形成持久的易燃气云,远处延迟点燃使发生闪火的可能性较低。火灾、爆炸事故是管道运营期的主要风险类型。 (3)风险防控措施 ①严格控制天然气气质,定期清管,排除管内的积水和污物,以减轻管道内腐蚀。 ②每半年检查安全保护系统(如截断阀、安全阀、放空系统等),使管道在超压时能够得到安全处理,使危害影响范围减小到最低程度。 ③加大巡线频率,提高巡线的有效性:每天检查管道施工带,查看地表情况,并关注在此地带的人员活动情况,发现对管道安全有影响的行为,应及时制止、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报告。 ④站内应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禁令、警语和告示牌,杜绝明火火源。 ⑤维修、抢修时使用电气焊严格执行安全动火管理制度。 ⑥工作人员必须穿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鞋。 ⑦设置易于导除人体静电的设施。 ⑧保证电气设备的温度参数不超过允许值和足够的绝缘强度,保证电气连接良好。 ⑨电器开关、电热器具、电焊设备等按照有关规定避开爆炸危险区域,爆炸危险场所严禁使用非防爆电器。 ⑩运营前应编制突发环境风险事件应急预案并在主管部门备案,针对站场及管线最大扩散距离内的敏感点应提出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给学校区域和居民均应配备风险应急防护措施,一旦发生风险,****学校和居民撤离。 | 本项目主要的环境风险为天然气泄漏和泄漏继发火灾爆炸事故(产生的CO对人群的影响)。 ①天然气泄漏 输气管段、站场发生天然气泄漏,极易引发火灾。天然气瞬时大量泄漏,易产生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气体中有毒杂质,诸如硫化物会转化为含氧化物(SOx),火焰温度超过800℃以上时,会产生NOx。 由于本工程输送介质硫含量较低,天然气泄漏燃烧产生的SO污染物浓度有限(+10mg/m3),不会产生伤害值浓度和造成事故周围环境SO,污染物显李增加和超标:由于泄漏事故时,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污染物较大,事故地区周围有限范围内的环境空气中CO浓度会有明显增高。 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属于低毒性物质,但也是窒息性气体,尤其在密闭空间,易造成窒息死亡。空气中甲烷浓度过高能使人无知觉地室息、死亡。因此,当发生泄漏事故出现高浓度天然气环境时,也属于一种风险事故类型。 ②火灾爆炸 拟建管道工艺设计压力为3.8Mpa,因不法分子钻孔盗气、管道上方违章施工、管道的内外腐蚀、管道质量缺陷、施工中的缺陷以及洪水、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管道破裂,导致天然气泄漏,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天然气管道失效行程的危害种类和潜在影响区域取决于管道失效模式、气体释放、扩散条件和点燃方式。对于天然气管道泄漏,由于气体的浮力阻止了在地表形成持久的易燃气云,远处延迟点燃使发生闪火的可能性较低。火灾、爆炸事故是管道运营期的主要风险类型。 (3)风险防控措施 ①严格控制天然气气质,定期清管,排除管内的积水和污物,以减轻管道内腐蚀。 ②每半年检查安全保护系统(如截断阀、安全阀、放空系统等),使管道在超压时能够得到安全处理,使危害影响范围减小到最低程度。 ③加大巡线频率,提高巡线的有效性:每天检查管道施工带,查看地表情况,并关注在此地带的人员活动情况,发现对管道安全有影响的行为,应及时制止、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报告。 ④站内应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禁令、警语和告示牌,杜绝明火火源。 ⑤维修、抢修时使用电气焊严格执行安全动火管理制度。 ⑥工作人员必须穿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鞋。 ⑦设置易于导除人体静电的设施。 ⑧保证电气设备的温度参数不超过允许值和足够的绝缘强度,保证电气连接良好。 ⑨电器开关、电热器具、电焊设备等按照有关规定避开爆炸危险区域,爆炸危险场所严禁使用非防爆电器。 ⑩运营前应编制突发环境风险事件应急预案并在主管部门备案,针对站场及管线最大扩散距离内的敏感点应提出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给学校区域和居民均应配备风险应急防护措施,一旦发生风险,****学校和居民撤离。 |
无 | |
|
3、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 现有工程(已建成的) 本工程(本期建设的) 总体工程 总体工程(现有工程+本工程) 排放方式 实际排放量 实际排放量 许可排放量 “以新带老”削减量 区域平衡替代本工程削减量 实际排放总量 排放增减量 废水 水量 (万吨/年) COD(吨/年) 氨氮(吨/年) 总磷(吨/年) 总氮(吨/年) 废气 气量 (万立方米/年) 二氧化硫(吨/年) 氮氧化物(吨/年) 颗粒物(吨/年) 挥发性有机物(吨/年)
0 | 0.0004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本项目大气污染主要发生在站内系统超压放空、巡检、检修及出现紧急事故时天然气泄露产生的烃类污染。由于在管线上增设了截断阀室,当检修或事故放空时,大大地降低了天然气的排放量,同时在放散管顶部设置点火装置,地减轻了对环境空气的污染。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无组织排放浓度监测限值标准 | 鱼泉沟分输站天然气放散过程中无组织溢散的非甲烷总烃浓度能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无组织排放浓度监测限值标准。 | 验收监测 | |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本次管线仅在鱼泉沟建设相应的阀室,调压设备等依托原有加气站。站场调压装置等设备噪声源强在 60~70dB(A))之间;此外,当站场发生异常超压或站场检修时,放空系统会产生强噪声,其噪声值在92dB(A)左右,为不定期排放噪声。将噪声设备尽量安装在地下室,采取减振、隔振处理,连接管道采用柔性连接。利用建筑隔声、安装减振装置、设置排气消声器并对机房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综合治理技术;对地下压缩机房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综合治理技术;在围墙内种植吸声降噪效果好的树木,加强绿化,确保场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要求,减少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当各站发生异常超压或站场检修时,超压放空会产生强噪声,鉴于放空噪声具有突然性且影响较大,因此,除异常超压情况外,在需要检修、清管放空前应及时告知周围居民并做好沟通工作。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要求 | 本次管线仅在鱼泉沟建设相应的阀室,调压设备等依托原有加气站。站场调压装置等设备噪声源强在 60~70dB(A))之间;此外,当站场发生异常超压或站场检修时,放空系统会产生强噪声,其噪声值在92dB(A)左右,为不定期排放噪声。将噪声设备尽量安装在地下室,采取减振、隔振处理,连接管道采用柔性连接。利用建筑隔声、安装减振装置、设置排气消声器并对机房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综合治理技术;对地下压缩机房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综合治理技术;在围墙内种植吸声降噪效果好的树木,加强绿化,确保场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要求,减少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当各站发生异常超压或站场检修时,超压放空会产生强噪声,鉴于放空噪声具有突然性且影响较大,因此,除异常超压情况外,在需要检修、清管放空前应及时告知周围居民并做好沟通工作。 | 验收监测 |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本工程鱼泉沟分输站依托原有鱼泉沟加气站,设计为无人值守站,巡查人员为原有加气站值班人员,员工生活垃圾处理依托原有加气站,集中收集后交环卫部门处理。 本次管线仅在鱼泉沟建设相应的阀室,调压等均依托原有加气站,因此经过调整后管线不再产生废油等危险废物,不再设置相应的危险废物暂存间。加气站产生的危险废物依托原有处置方式进行处理 | 本工程鱼泉沟分输站依托原有鱼泉沟加气站,设计为无人值守站,巡查人员为原有加气站值班人员,员工生活垃圾处理依托原有加气站,集中收集后交环卫部门处理。 本次管线仅在鱼泉沟建设相应的阀室,调压等均依托原有加气站,因此经过调整后管线不再产生废油等危险废物,不再设置相应的危险废物暂存间。加气站产生的危险废物依托原有处置方式进行处理 |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加强施工期土地占用、植被破坏、扰动地表、水土流失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施工期落实了土地占用、植被破坏、扰动地表、水土流失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工程施工结束后,管道通过回填、植被恢复、土地复垦等措施后对周围动植物影响很小。 | |
表7 风险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本工程鱼泉沟分输站依托原有鱼泉沟加气站,设计为无人值守站,巡查人员为原有加气站值班人员,生产生活用水依托原有加气站,本次不考虑生活污水产生及处理情况。 | 本工程鱼泉沟分输站依托原有鱼泉沟加气站,设计为无人值守站,巡查人员为原有加气站值班人员,生产生活用水依托原有加气站,本次不考虑生活污水产生及处理情况。 |
/ |
环保搬迁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区域削减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功能置换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加强风险防控措施:严格控制天然气气质,定期清管;每半年检查安全保护系统;加大巡线频率,提高巡线的有效性:;站内应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禁令、警语和告示牌,杜绝明火火源;维修、抢修时使用电气焊严格执行安全动火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必须穿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鞋;设置易于导除人体静电的设施;保证电气设备的温度参数不超过允许值和足够的绝缘强度,保证电气连接良好;电器开关、电热器具、电焊设备等按照有关规定避开爆炸危险区域,爆炸危险场所严禁使用非防爆电器;运营前应编制突发环境风险事件应急预案并在主管部门备案,针对站场及管线最大扩散距离内的敏感点应提出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给学校区域和居民均应配备风险应急防护措施,一旦发生风险,****学校和居民撤离。 | 落实了各项风险防范措施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表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地下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土壤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海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敏感点噪声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7、验收结论
序号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请核实该项目是否存在下列情形: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验收结论 | 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