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和《**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公司拟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关情况进行第二次公示(征求意见稿公示),听取社会各界对本项目实施的环境影响及有关环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风电场项目;
建设地址:**省黔南州**县谷脚镇、洗马镇;
建设单位:****;
建设内容:****风电场位于**省黔南州**县谷脚镇、洗马镇境内,建设16台6.25MW,总装机规模为100MW。通过4回35kV集电线路接入龙庆220kV升压站。年上网电量为1.619亿kW﹒h,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为1560h,总工期为12个月,总投资45,842.85万元。
二、项目主要环境影响:
(1)废气: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施工阶段产生的扬尘、燃油废气等。(2)废水: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机械清洗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运营期无生产废水,污水主要为工作人员的少量生活污水(3)噪声:本项目噪声源主要为风机、箱式升压变压器、主变压器及车辆运输噪声。(4)固废: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土石方和机械设备维修养护产生的废机油。运营期固体废物包括一般性固体废弃物(水处理污泥、生活垃圾、废抹布油和更换废零件)、危险废物(废蓄电池、废变废油及废机油、废电容器等)。(5)生态环境影响: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将进行土石方的开挖与回填,施工期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地表扰动和植被占压,以及施工作业和人员活动干扰动物栖息环境等。运营期风机高度以及风力涡轮机运转会对鸟类迁徙、生存、栖息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三、主要减缓不利影响的措施:
(一)施工期
(1)环境空气影响及保护措施
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为施工产生扬尘的作业有材料运输、装卸和搅拌等过程。
采取密闭堆存、洒水降尘、运输车辆加盖篷布、限制场内车速等措施减少产生扬尘和施工粉尘。
(2)水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生产废水经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综合利用或循环利用,不外排。盥洗废水和食堂废水经隔油隔渣池处理后直接用于场地洒水抑尘,不外排。如厕粪污经旱厕收集后就近作为周边林地绿化施肥,不外排。
(3)声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噪声包括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施工车辆噪声。优先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合理布置施工设备位置,尽量远离声敏感目标,并采取隔声等措施降低噪声源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在22:00时—次日6:00时和12:00时—14:30时,禁止使用强噪声设备,夜间禁止一切施工活动。确保施工场界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要求。
(4)固体废弃物的影响和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土石方开挖弃方和生活垃圾,土石方尽量各施工区域就地平衡,剩余的土石方集中转运堆存于专门设置的弃土场。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及时清运处置。
(5)生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根据现场踏勘,拟建地为灌木林地,主要植被为杂草和灌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开挖、取土、堆置等活动,破坏地表植被量较大,使地表、路面、坡面裸露,造成风蚀与侵蚀,增加水土流失量。施工期应采取比较完善的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量。土建工程完成后,及时对空地进行绿化,能够很大程度上实现生态补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较小。
(二)运营期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风电场区无废气产生。项目运营后不单独设置管理生活区,不新增管理人员,不新增废气污染物。
(2)水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运行期废水主要为升压站内值班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运行期生活污水依托升压站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经地埋式一****设备处理后回用于场地绿化用水,污泥清掏用于场内绿化土壤改良,对项目周边水体影响较小。
(3)声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在营运过程中的噪声主要来源于风机,运行期加强对机组的维护,定期检修风机转动连接处,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同时在其中风机周边加强绿化,将风机噪声影响减少到最低,防止扰民。
营运期间检修车辆较少,应加强检修道路的维护,加强车辆维修保养、途经居民点附近路段时禁止鸣笛。
(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运营期固体废物来自管理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风机叶片后期维护及更换产生的废旧零件、废电容器以及废铅蓄电池等。生活垃圾将集中收集至垃圾收集点后,统一运至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另外,在项目运行期间设备检修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含油棉纱手套,属于一般固体废物,与生活垃圾一起收集,运至当地环卫部门指定的地点。运行期危险废物主要为废铅蓄电池、变压器事故油、废机油、废电容器。危险废物收集至危险废物暂存间后定期交由有相应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理单位。
四、初步评价结论:
总体上,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相关规划,总图布置合理,选址可行,建设单位要严格遵守“三同时”管理制度,完成各项报建手续,在严格按有关法律法规及本次评价所提出的要求落实污染防治措施的基础上,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五、建设单位及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通讯地址:**省黔南州**县冠山街道****园区****中心二楼2002号-10
联系人:柏先生
联系电话:150****2966
电子邮箱:****@qq.com
六、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和联系方式
编制单位:**水陆源****公司
单位地址:**省**市**区麒龙商务港A座
邮 编:550009
联 系 人:张先生
联系电话:199****1826
七、公众提出意见的时间
自公告起之内10个工作日
八、提交公众意见表的方式和途径
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可通过电话、信函、来访等方式与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联系。提倡反映人提供真实姓名、联系电话、家庭地址或工作单位,以示负责。
九、公众意见表和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下载
公众意见表和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https://pan.**.com/s/153giat9cP53U2zhQ8cwedw 提取码: enkg